李光耀谈50年后的中国 高清

评分:
9.0 推荐

分类: 记录片 2006

导演: 凯文·R·赫舍贝格

剧情介绍

《越战50年》分为七个部分,回顾美国参加越战50周年的个人故事、战斗情况、惨烈后果,反思其对美国的政治和经济方面所带来的巨大打击和影响。' 內容︰ 1. 印度支那到美国参战 (Indochina to U.S. Involvement) 2. 出征 (Boots on the Ground) 3. 战争如炼狱 (War is Hell) 4. 新年攻势 (The Tet Offensive) 5. 战争俘虏 (Prisoners of War) 6. 战争越南化 (Vietnamization) 7. 回顾战争 (The War Remembered)

评论:

  • 初洁静 4小时前 :

    就电影而言并不出彩,就像是在看上个世纪的黑白胶片电影,不过是高清版的。“十分”是为了致敬故事里牺牲掉的那些浙江人,那些在革命路上牺牲掉的中国人。🫡

  • 优露 0小时前 :

    好久没看电影迟到过了(裂开)......

  • 广夏兰 5小时前 :

    比较喜欢里面几幕心理惊悚的恐怖镜头,大概是想表达战争中士兵的ptsd吧

  • 字乐蓉 2小时前 :

    黑白片不像黑白,彩色片不像彩色,故事讲的也乱糟糟

  • 仉平心 6小时前 :

    出乎意料,比想象中好太多了。叙事美术摄影都很厉害,相比之下导演似乎弱了一些,有一些不清不楚的地方。映后交流主创团队一直在强调探索性艺术性和本土性,确实感受到了,也确实如监制徐小明所说这是一部需要门槛的电影,有惊喜到。

  • 妍华 9小时前 :

    虽然也不算是很好的片子 但却是一部很能区分爱好者思维和学者思维的影片 院线电影难得值一次票价

  • 冯子宁 5小时前 :

    大放异彩的点很多,技法渲出来的氛围极佳,深层的恐惧和动摇的信念用潮湿与窒息的调调透过荧幕传给观众再移情回人物。好几场的意识流拍法/剪法是名副其实的华彩[真的很难相信国内战争片能做到这样],水下几场/几个手部特写/最后的那场血雨属实赚足好感。关于“敌人”的塑造也能看出主创抛弃传统叙事的想法,他们可以不是人,他们是阴影,是昭示死亡和仇恨的东西。这显然不是聊个人英雄咋咋咋,而是战争对于人本身心智的摧残

  • 凯家 7小时前 :

    前面觉得一般,结尾还是有被震撼到。美院也是把风格化做出来了。还有,终于懂为什么北影节要把“红军与白军”改成红与白了。

  • 奚依琴 8小时前 :

    拯救大兵瑞恩式的困境已被演绎过无数次,1917式的小视角大切面,纪实风格的拍摄手法,在当下都显得弥足珍贵。

  • 卫煜宽 7小时前 :

    美院的风格化,体现在水墨风格的色调,精致细腻的调色,以及用颜色直观区分“红军”与“白军”……各种有逼格且久违的光影美学,值得大银幕。

  • 建冷荷 7小时前 :

    视听在我看来非常优秀,芦苇荡镜头逻辑有点乱。内地院线需要更多这样的“电影院电影”。

  • 奈痴香 5小时前 :

    有一些镜头真的唯美中充满着苍凉

  • 仍文彬 8小时前 :

    剧本弱我忍了 怎么画面还这么暗💦中间没睡纯靠影院里冷气吹 喜欢结尾的「红」

  • 云尔柳 2小时前 :

    镜头有点田园风,没有主角光环和个人主义,剧情有点单薄。

  • 城华乐 2小时前 :

    #海上影展/作为一部任务式的电影,规避掉了宏大叙事,但依然是一部以小见大的群像电影,导演说虽然是任务但并不跟艺术表达冲突,但是影片的艺术表达有一种举棋不定的半写实半戏剧冲突

  • 圭煜祺 7小时前 :

    感觉像看了个大型的毕业联合作业…… 有别传统战争类型片的艺术探索,只是这样的摄影风格和分镜设计对于此类型电影的加成肉眼可见并不大,这样影片的成就更多的是在于开发出另一种可能性吧,个人还是蛮喜欢这样形式的表达的。

  • 姬雨文 3小时前 :

    至少三星,不知道是不是很像胶片拍的,质感真的很好,很多地方都很舒适不刻意

  • 卫博豪 9小时前 :

    典型的形式大于内容。故事苍白且单薄,方言和调色对于战争的呈现效果也有待商榷,唯一优点可能是给主旋律的表现形式上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 安修明 9小时前 :

    拯救大兵瑞恩式的困境已被演绎过无数次,1917式的小视角大切面,纪实风格的拍摄手法,在当下都显得弥足珍贵。

  • 优香 5小时前 :

    模糊电影,非同期声电影,反战电影,实验电影。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