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对一个人追根溯源并不容易,因为对真实的解读总是存在误差。但过程的记录却充满力量,因为它揭示了某种真相,现实的真相和心里的真相。
  四年,影像、文字、采访……与陆川和《南京!南京!》相关的记录已堆积如山,各种向度、各种气质,庞杂而粗糙,因为事实的本来面目就是庞杂而粗糙的。
  电影《南京!南京!》从最初筹备到最后完成共历时四年,这对于导演陆川来说无异于一次长征。在陆川的印象中,这征途从未顺畅过,波折与困难重重是常态,血淋淋的残酷则是它最好的注解。
  征程始于《可可西里》,在海拔高达4600米的高原荒漠上,陆川默默在心里筹划着“南京南京”的蓝图,那时他只是刚拍第二部电影的年轻导演。2006年,陆川开始为电影筹备,这个在许多人看来是天方夜谭的任务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没有得到任何投资者的支持。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被陆川的执着精神打动,以个人名义借给后者一百万,当时手写的欠条被陆川嵌在相框里,一直保存着。
  这一百万给了陆川一剂强心针,却不能堵住剧组长期筹备的开销缺口,投资者的介入显得迫在眉睫。与此同时,电影的立项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基本是石沉大海。陆川给自己定了规矩,在外面找钱也好,立项也好,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回到剧组不能让大家看出来,必须假装高兴,他都做到了。但是18个月的筹备,几乎所有人都开始失去信心,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剧组人员走了一拨,来了一拨,又走了。陆川让美术组写了“死磕”两个大字,贴在剧组里面,他发誓一定要跟这电影死磕到底。
  立项终于批下来了,星美影业、中影集团等投资方的相继加入使得电影起死回生,可就在一切看上去很美的时候,长春外景地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黑洞。
  电影开机第十天,某网站就刊登了剧本……
  电影开机第十一天,长春外景地发来最后通牒说要全面停工,电影可能遭受灭顶之灾……
  剧组原计划十九号转场,但因为外景地不具备拍摄条件,只能被迫停留在天津……
  所有的一切都在昭示着“前面的路依然艰辛漫长,并且布满不可预料的危险”,陆川心力交瘁,他形容自己像关在笼子里的老鼠。
  问题并没有解决,原计划在天津的几天拍摄变成了5个月。上千群众演员的调度、废弃化工厂的毒气、报废轮胎燃烧时的黑烟,还有无尽的嘶吼、枪杀、刺刀和眼泪,每一个人都感到筋疲力尽。陆川更是如此,他要面对所有人,还有未知的危险。春节期间,剧组遭遇了可怕的停机,四十多天,外界疯传这部电影完了,后来虽然奇迹般地起死回生,但随时都可能会搁浅的隐忧在一点一点蚕食着信心。阑尾炎、胃溃疡,陆川的身体开始不断地亮红灯。“南京”的体量和难度都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他原以为这是一个十层楼高的事情,但当云雾散开的时候发现它直插云霄。
  陆川最喜欢看《毛泽东传》里讲长征的部分,戏拍到这个份上,他觉得特别像一次长征。他不仅要带领队伍走出草地,还要为他们找到归宿。他不仅要为这支队伍找到归宿,还要为队伍中的每一个人找到归宿。
  在绝望的情绪如影随形的日子里,支撑他走完的只剩下本能,活着的本能,活着走出死亡之城的本能。

评论:

  • 冬格 3小时前 :

    这部电影让我觉得很伤,这种类型的电影应该是我们中国的,我们经历了五千年的封建王朝,谈儒家文化,论程朱理学,都应该是我们的拿手好戏,没想到却被韩国给拍出来了,实属憾事。

  • 俊婷 7小时前 :

    食可裹腹,无需丰盛。有清静的精神家园,再无案牍劳形。从形而上学转入格物致知,研究具体之物,笔耕不辍。毗邻自然,朝而往,暮而归。入夜呼呼沉睡,黎明伸腰喃语。人不知而不愠,有一二挚友,互切互磋。子女不近不远,自有生机

  • 宗政洁玉 7小时前 :

    吐槽2:关于言行举止到底是韩国学过去的儒学,造作变扭,儒士风度几乎荡然无存人物毫无魅力可言(一开始欢欣迎接抓捕我还以为是塑造成东坡类的洒脱人物),关于内涵,四书五经加诗经就是圣礼学了?整个地球仪就是西学了?到底怎么兼容的?

  • 南宫博厚 8小时前 :

    风光很美,大约是想拍出静闻惊涛的古典写意感,许多地方做了留白处理,但笔力稍显不足。信仰对立的师徒二人围绕儒教/基督教、入世/出世、王道/人道等命题本可进行更多深入浅出的探讨,片中仅有的几场对白不足以支撑主旨,整体更像田园牧歌。归去来兮的心路及其对应的历史写照?后半小时的官场受挫情节似乎急于弥补叙事缺失,然而仓促且刻板,与全片气质十分不符。给四星是为东亚专属人文隐痛,而这些本该由我们来书写。

  • 原蔓菁 5小时前 :

    在韩国近代化“睁眼看世界”的士大夫身上,对儒家的反思激荡在现代时空。导演李睿益几乎拍遍了韩国各个阶段的历史,高句丽时期、朝鲜王朝、日据时期,用现代人的视角去挖掘历史,越挖越深,电影越拍成本越低,终于挖到了“思想性”这个底层逻辑了。

  • 千竹月 3小时前 :

    国家的民主现代性进程这样一个宏大的主题,落到具体的细微个体身上来展开,非常具有感染力

  • 卫敏 9小时前 :

    朝鲜苏轼贬谪文学传记片,对比韩国电影总是过“浓”之感,本片前半程的“淡”着实难能可贵、眼前一亮,淡泊达观的氛围,远山淡影的水墨画风摄影,满满各种中国古典诗词意境的镜头:圣君贤相的开场对话、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新月与烟愁、与兄弟的“天涯共此时”,何其亲切!丁大人萎靡不振吃点海鲜就恢复许多连吃货本色都和我们大诗人一样哈哈!略遗憾后半程学生出仕开始过“浓”之味又来了,要居过庙堂之高才会懂得处江湖之远悠然见南山的心境,昌大的离开不可避免,但不如同样简笔描写见眼见官场丑态、政以贿成,而后终于清醒归乡,续写本就不太可能写全的鱼谱,会不会风格更一致些;等于举全村之力照顾流放落魄者,好有爱,“温馨,真温馨” @影城

  • 吉中 3小时前 :

    2021年在韩国的电影里明确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强韧生命力,作为一个中国人说实话多少是有点屈辱感的。唐诗儒道中医千字文这种表面的文化元素拿来用也就用了,恐怖的是对其内在思想的理解和展示也很有潜移默化的感染力,熟稔的好像信手拈来一般,始于儒家终于道家的思想升华更是神来一笔,不少细节也让人恍惚有种中华传统文化真在复兴的味道,不知这算不算“师中文化以陷中”。

  • 卫聪英 0小时前 :

    4.5/5 摄影审美极好,水墨山水。故事内核也有闪光点,亦值得我们思考。几位演员挑的也都不错。唯一的问题是套路化的剧本。

  • 呼延觅儿 7小时前 :

    读书是为了什么?书上教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现实教会了你尔虞我诈以上欺下,问你,读书的意义是什么?是为了做一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吗?还是为了与这肮脏的世界同流合污,用那点贫瘠的文化去装点自己的肮脏的内心?人心里应有一把善恶的秤,而不是只有利益。

  • 摩晓蕾 5小时前 :

    鱼类介绍蛮好,其他就很一般,还是那种韩国愤青味。

  • 德驰 9小时前 :

    韩国虽然没有特别浓厚的历史底蕴,但是拥有讲好一个历史故事的能力,能看得出来韩国对待历史的态度。整部电影的儒学氛围特别浓厚,渗透到了这部电影的方方面面,甚至连构图都跟礼数以及君主制度有关。因此看这部电影还是需要一定的门槛,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学以及历史知识,很难跟得上这部电影的高度。只读圣贤书究竟有没有用?一种价值观排斥另一种价值观,最后的结果是曾经的四书五经终究沦为了统治的工具。只有与西方思想和睦相处,并驾齐驱,把知识学活,用活,学到的知识才是真正实用的知识,也只有这样,国家体系才能够从根本上得到改善,从而才能赢得民心。

  • 乔合瑞 9小时前 :

    3.5。前半部分挺好,后半部分太明显开始讲道理。最怕韩国电影这种沉重的气息。3.5给了四星而不是三星,因为第一次知道有《兹山鱼谱》这个东西,了不起的来历。这位作者想必会是东坡的神交之友

  • 徐雅韵 1小时前 :

    人之有限事之无奈,贬谪不可归,苛政猛于虎。唯春花秋月山水苍翠大海无言。

  • 以美曼 1小时前 :

    洞悉上层腐朽倾心西学的遭贬大儒邂逅向往功名醉心理学的小渔夫,从两个方向说尽了一个体系的活力与困境。即席汉诗酬答的那段让中国观众分外感动。没想到韩国还能拍出这么纯粹的东亚文人电影,黑白摄影的海面和树影,有日本电影的动态而无日式建筑的拘谨,文人意趣则让人想起《孔夫子》那时候的中国电影,真心让人赞叹。要说不足,大概是两位主角之外的配角们都刻画得较为脸谱化,功能性过强。

  • 戎凯复 0小时前 :

    4.5 “如鹤一般活着固然好,但就算沾满了泥水和污水,也要像来者不拒的兹山一样,做一个黑色的无名之人,这应该也是有意义的吧。”

  • 兴晴雪 6小时前 :

    感觉是高票房和获大奖的节奏,希望票房破千万,然后让我们卞约汉得个大奖吧

  • 侯?涵育 3小时前 :

    很感动。山野与庙堂,流放与仕隐,知识的来源与去处,性理支票的清议与微末作为的冲淡都是某种坚持,都是是山非山还是山的过程。刀尔登写过流放宁古塔的张缙彦,身处中西之间的徐光启,都是很好的素材,都可以挖起来。

  • 振皓 4小时前 :

    评分虚高。从视听语言来说还可以,很标准的剧本,但我觉得精神内核没找准,没突出刻画,没去深刻表达,这让人物传记型作品失去了灵魂(天主教思想如何影响主人公,如何突破理学思想束缚这些都没更深入去探讨,如果在这方面加强一些也许就能拍出精气神了)。这片子看上去更像是隐遁江湖的理学大师(与其历史人物所信奉的世界观是相悖的),而理学大师是看不到平民的,所以无给我的观感是主人公的形象混乱且矛盾。

  • 戴惜蕊 3小时前 :

    这么好的故事可惜被韩国先拍了出来,真是一种无奈的遗憾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