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这是一部谍中谍式的电影,不过主角换成了狙击手。美国退役优秀狙击手鲍勃(马克•沃尔伯格 Mark Wahlberg 饰)正在阿肯色州享受退役后的休闲时光,不料,平地生波,他的前上司前来拜访他,希望他能接受一项新的任务――在总统街头演讲那天充当隐形狙击手暗中保护总统。虽然十万分不情愿,但禁不住上司的游说,鲍勃最终答应了。总统演讲那天,鲍勃正在仔细观察着四周情况时,突然会场遭到枪手袭击,总统身边的衣索比亚主教被杀。鲍勃被当成暗杀者遭遇警方追捕。心知成了替罪羔羊,鲍勃在身中两枪的情况下奋力逃走了。鲍勃此时唯一的出路就是找出幕后的真凶,为自己洗刷罪名。

评论:

  • 彦月 1小时前 :

    “美国的底层生活”,是这么宣传的吧,其实只是个壳而已,是个非常私人的故事,讲孤独讲选择讲逃离,讲每个人都有一个不得不在路上的理由,这里大概包含了太多导演自己的经历。不知道为啥我会想起布鲁克林,这不能算是个异乡人的故事,或者说对有的人来说,这个世界处处是异乡吧,对于18岁就离家的我来说,寻求我心安处永远都会是生命的主题,但回头想想其实我站立的地方即是我家,女主说得对呀,“I'm not homeless, I'm just houseless”,我走去电影院的路上经过市中心抬头发现天气很好,我远远没想到即将去看的电影会那么符合我当时的心情,南十字星下的温暖阳光和北美苍凉的黄石沙漠就这么在我心里重合了,我们左手都是同一个宇宙里的星辰,我们终会再次相见,See you down the road.

  • 向晴岚 7小时前 :

    被现代社会“异化”的边缘人,逃离城市群落,想在自然中治愈自己的“病”,却又不得不依附已形成的体系。观感自然是不错,不过也没什么讨论的空间。

  • 彤珊 8小时前 :

    然而电影本身用诗意的镜头与配乐让流浪这个行为变成了某种天涯沦落而并不仅仅是窘迫,主角也没有自怨自艾强行加入令人反感的尴尬戏份,这就已经很好了。

  • 婷楠 0小时前 :

    一场漫长的告别以回到原点作为结束…导演很文艺情怀地展现一群流浪人的孤独故事,MCD的表演一如既往地独撑大局,配乐长镜头很出色…毫无波澜和高潮的文艺片,辛劳一生无福享乐,失去挚爱人生无望,一群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互相取暖,为孤独的灵魂披上暖心的棉袄…never say final goodbye…

  • 周飞阳 9小时前 :

    出走半生,一次次上路,逃离熟悉的一切人与物,无非是想要逃向寒荒,放逐心里那个始终滋生蔓延的伤口。失去你,家园湮废,幸福也变得可有可无。张开右手,望向星空,来自千万年前宇宙爆炸的微尘,如今落入了你的手中。而你在哪儿呢,在我已经离开的苍茫旷野中吗?还是在我即将抵达的渊崖巨浪中?无尽轮回里,你我的生命又是什么呢。继续上路吧,为了再一次相遇。如果这一生不能,那就到下一世里久别重逢。

  • 施俊健 3小时前 :

    个人很不喜欢致郁系、尤其是虚伪的致郁系,情绪性地减一颗星。

  • 之智宇 0小时前 :

    赵婷并不像旁观者去触及一个未知的领域,她更像是一个游牧在美国西部的人间烟火,去以最高度的对任何生命的共情和敬畏,将自己融在那里。她影像所呈现的真实,就像电影中任何一个人物。在体验过人间的一切,更敢于为自己而活,即使这个过程也充满着未知,充满着痛楚,也充满着随遇而安的快感。可能是今年最佳了。。

  • 施世韵 5小时前 :

    1.整体基调更偏是枝裕和式的日式公路片,这倒是比较奇妙的结合,拿着日式的镜头拍美国的荒蛮之地,首先不要太带着矫情的心态去看吧,但最近一个很强的感受是,大多数人还比我更矫情;2.活着是为了讲述,为了离开的人,同类型题材一如海曼,情感总归是淡淡的,达不到海曼的那种痛如骨髓的切肤之痛,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生活与自然的边界迷糊,其实是西方的某种窗口,好几段重复上路的镜头,车尾像一个救护车,但我觉得这几段强调失去了意义,并没有在整片结构里起到心境变化之类的作用,主角要面对的,是无休止上路的话,对大家来说,打了好几拳没有打到肉挺难受。整体可以有7.6分,归结于,这种气质的片子,或许只有亚洲人能拿捏得住。

  • 勾明德 8小时前 :

    nomadic和sedentary,不同方式不同选择罢了。有人一直在路上,心却持久地锚在了某处,宛如放线的风筝。整体风格很冷峻很无力,但中后段插入了一处特别温暖的画面,随后又复于沉寂。个人而言没有感到特别亮眼或触动到。

  • 卫亚利 8小时前 :

    代替你的归宿

  • 吉涵菡 3小时前 :

    把从荒野深处吹来的痛苦内化成勇气,一生的回忆装订成十字架背负着上路。十四行诗从几个世纪前被拉扯至今,依然血肉丰盈。100分钟的电影怎么塞得下如此多的东西。

  • 候承悦 9小时前 :

    当主角踏上孤独却又不乏动人情感的旅途时,我们得以看到这部真诚、美丽又充满诗意的杰作。视听、剧本和表演都是顶级,赵婷又一次超出了我的期待。

  • 何飞鸣 6小时前 :

    音乐特别棒!The end of retirement: When you can’t afford to stop working

  • 卫雨泓 1小时前 :

    上映周数:6周

  • 印亦旋 5小时前 :

    【2.5】世界与自然自有其能量蕴生,赵婷能捕捉到那些Magic Hour并加以调和入巡视众生的目光里,自然证明她还是敏锐的,却和内容并不紧密。全片着力均匀,因而缺乏深入和关键一击,始终诉说着陈词滥调。现在已经没有兴趣再肯定这般的电影了。

  • 崔沛白 2小时前 :

    与《海边的曼彻斯特》粘稠凝重的绝望不同的是,科恩嫂的这种悲伤是涓涓细流,在那不可见处悄悄流淌却又四处蔓延,无法干涸。就像平日里喜欢去到陌生的地方一个人漫无目的地走着一样,被孤独和悲伤缠绕着的眼眸似乎更容易捕捉到生活中的某些痕迹,只是无论是荒野、海浪,亦或是群星,都无法填补我们心口上的空洞。在除夕夜点燃一根烟花,边挥舞着边对着露营地的旅人喊着“新年快乐”,可是喊着喊着就哭了出来。无依之地,无你无家。

  • 似美丽 0小时前 :

    1.整体基调更偏是枝裕和式的日式公路片,这倒是比较奇妙的结合,拿着日式的镜头拍美国的荒蛮之地,首先不要太带着矫情的心态去看吧,但最近一个很强的感受是,大多数人还比我更矫情;2.活着是为了讲述,为了离开的人,同类型题材一如海曼,情感总归是淡淡的,达不到海曼的那种痛如骨髓的切肤之痛,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生活与自然的边界迷糊,其实是西方的某种窗口,好几段重复上路的镜头,车尾像一个救护车,但我觉得这几段强调失去了意义,并没有在整片结构里起到心境变化之类的作用,主角要面对的,是无休止上路的话,对大家来说,打了好几拳没有打到肉挺难受。整体可以有7.6分,归结于,这种气质的片子,或许只有亚洲人能拿捏得住。

  • 宋博敏 7小时前 :

    老年版into the wild,北欧滤镜一加可以说和美国毫无关系,80%的对话毫无意义。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 卫琦 9小时前 :

    最喜欢的是她这一路的风景,那只巨大的恐龙雕像我最爱!还有在酒馆里跳舞,在清澈的湖里泡澡,去触摸古树,去爬馆打工,撸蛇喂鳄鱼吃饭,和轮胎俱乐部的老友一起谈天说地,一起看1987年的星光,遥望木星,感受原子落在手心的奇迹。还有在房车里吃炸鸡,睡在世界各地的角落,好羡慕。但是这样的生活仅仅只有勇气是无法实现的,你总要失去些什么,比如亲情与归宿......与人对话的几处我最难忘她姐姐说,你比所有人都要勇敢和诚实,有时你比我自己还要懂我。啊!!我觉得我还是算了。我做不到不告而别,做不到狠心,我总会回来,虽然我对外称作孤狼,但我(暂时)仍是懦弱的凡人。还有她和戴夫不告而别,在他家客厅的小椅子上坐着,又轻手轻脚地走,哎我以后如果离家出走肯定会模仿一遍的。

  • 婷晨 3小时前 :

    中国人多数都有落叶归根的执念,居有定所是最起码的生活状态。所以,弗恩这种65退休的失业白领游牧式的生活很难在中国想象。有数据显示美国大概有25万人没有固定住所,房车网站总是宣称这些人中的多数在过旅游人生。但本片却告诉观众,不是为了旅游而漂泊,而是你不得不选择在路上。影片很成熟,做到了形散而乘不散,特别是年轻华裔能拍出这么老道的美国文化,难得很!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