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苦贞韵 5小时前 :

    震撼,应该是疫情以来最好的科幻电影,这里我要强调电影两个字,而不是科幻,尽管这是一部完全靠视觉语言推动的电影,然而科幻只能算是一具精美的躯壳。电影的每一帧都充满仪式感,这个仪式感不为剧情服务,只为阐述人类作为人类,本质上是由权力、财富,宗教和战争塑造出来的。电影的每一帧都写满政治隐喻。隐喻也不为剧情服务,只隐喻了人类作为政治动物,并揭示其毫不乐观的未来。电影的每一帧都浓缩了历史,浓缩了地球上你能知道的每个历史时期的帝国故事,如果这些帝国王子齐聚一堂观看本片,发出的叹息足以把影厅窒息。这个电影的确应该叫沙丘,因为最终埋葬人类的,就是DUNE。

  • 郤丰羽 6小时前 :

    这个电影的评论两极分化几乎是我见过的科幻片里最严重的,越是资深科幻迷,对经典科幻电影和小说了解越多,对本片评价越高,尤其是了解过本IP来龙去脉的几乎是一片好评。而非科幻迷,哪怕看过很多电影,对文学有很多涉猎,对本片的评价也不高。而只看过三体的路人干脆就直接开骂了……科幻在文艺界的尴尬处境可见一斑。

  • 起骏 9小时前 :

    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佳作,折损多少传奇电影人物的《沙丘》,终于按照我想象的方式拍了出来。就像在这个智能手机普及的年代,终于有人做出了一部完美的大哥大一样。当然,不能强迫所有人按照当年的眼光来看待这部作品,也在观影时不时觉得,要是我,想要留住观众绝对不敢这么做。因而更加佩服导演和创作团队的勇气,这年头没有爱,不可能战胜恐惧做出这样的作品。“恐惧如风,风过无痕,惟有我依然屹立。”

  • 秋寄云 5小时前 :

    制作当然很精良,但这难道不是这个时代商业片中最廉价的东西之一吗?

  • 邬月灵 2小时前 :

    原来维伦纽瓦之前拍的所有电影,都是在为这部做准备!已经不仅仅是忠实还原原著的问题,而是赋予了维伦纽瓦式造型想象力,是有很大可能像星战一样,催生出一个沙丘文化的巨制。我们这个时代的卢卡斯,我们这个时代的史诗之王。

  • 茜鸿 3小时前 :

    真的只有两个part吗?这个序幕拍得仿佛是奔着连续剧去的,也确实更适合做成剧。故事和世界都没有任何溢出想象的东西,不能掀起任何情绪,只是工业并无美学。

  • 环思雨 3小时前 :

    正确片名《Dune: Part One》。本土笑点居然在“你什么意思”。只是能看的水准,摄影被imx钞能力搞得一塌糊涂,在绝美宽幅画面与《武大头传奇》间来回横跳,有辱传奇名声。

  • 雷惜雪 7小时前 :

    四星半。丹尼斯·维伦纽瓦拍《沙丘》,就像雷德利·斯科特拍《异形》,一边在聚合亚文化来构建世界观,一边在塑造独有的视听美学。《银翼杀手2049》《降临》《边境杀手》都像是这部影片的局部实战演练,通过再分析,为对应场景找到更合适的拍摄技法。从整个系列的角度,影片是在做前因铺垫,但从单部影片来看,结构仍旧严谨,保罗与母亲的关系,有明确的被动到主动的成长转变。整体节奏非常流畅,宏观场面与近身对战的比例平衡得很好。甜茶和丽贝卡·弗格森表现的很好,兰普林的声音气场完全可以作为一种表演方式来研究。

  • 玥明 5小时前 :

    B+. 是那种一看就需要续集的电影,既是因为世界观的开阔,也是因为实在有太多需要展开,即便已经很努力地消化庞大的文本,仍只能做到把故事讲通(当然这本身已绝非易事)。闪前的反复运用欠缺情感上的层次,人物也更像是走过场。好在牛蛙的史诗气质是cinematic而非literary的,而他也一如既往地展现出反高潮处理大场面的沉着魄力。视觉上不乏瑰丽的瞬间,但汉斯季默抢走了一切风头:当那极具异域风情的风笛吟唱叠上暗流涌动的电子音轨,像沙丘的热浪般升腾而起时,那才是真正让人灵魂出窍的力量。

  • 晋驰婷 3小时前 :

    (4.2/10)不难看出,维伦纽瓦此次改编《沙丘》的工作重心在于创造“宏大的史诗感”,但很可惜这种“宏大”需要视觉效果和配乐去不断地提醒观众,且这种提醒被滥用到成为刺激和操纵。剧情碎片化,人物缺乏塑造,整部电影被原著牵着走,陷入完全迷茫和割裂的状态。为了严肃而严肃,为了宏大而宏大,有头无尾,华而不实,一切仅仅停留在表面。

  • 柏枫 4小时前 :

    七十年代佐杜洛夫斯基就想拍沙丘,找到的团队都是后来牛逼哄哄的大神级人物,但当时技术达不到亦无人肯投资,大神们后来去拍了星战异形等一系列神作。到八十年代,大卫林奇拍时被制片方剥夺了剪辑权,成片出来像个笑话,林奇直接拒绝署名,成了心中一生之耻。

  • 骏禧 1小时前 :

    這真的是Villeneuve夢寐以求的創作源起?如是,那這一次集結了他過去在荷里活時期,一步步走來運用的視聽元素,2049的空曠感,外星生物至於巨蟲,《Sicario》的動作打鬥。Villeneuve 刻意的「慢電影」節奏,令故事拍得明明白白,套入中東、伊斯蘭國度的視覺元素,最後演變成王子與公主...其實是母后大逃亡記(主角保羅在其後的經歷令人想起伊底帕斯王),以至香料和家族鬥爭真的是資本和資源之間的對峙了。一一被弱化了複雜世界觀設定,原文本中反英雄、反主流文化氣色也不再見,雖然我們也可無視原文本的生成時空,轉而重視導演的重構,但開局的設置和簡化,像戲中沙漠般無法判斷,現在只是第一集的Part 1 很難說,就像ZackSnyder重拍《Dawn of the Dead》,什麼都好像做足了,但正經過頭地用太空歌劇方式來拍一部邪氣十足的文本總覺不是味兒。

  • 锟盛 1小时前 :

    我承认我没读完过《沙丘》,但是视听设计上无非是星战塔图因加阿拉伯的劳伦斯(甚至眼睛都是蓝的)的集合,并没有看出如何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如何有所改良甚至突破。本质上就是让一些二流科幻概念插画动了起来,可以说有PPT的味道吗?一个十多年耕耘宏大叙事的导演,最杰出的两部作品居然是《理工学院》和《囚徒》,《银翼杀手》《降临》等片证明了他对于科幻的理解终究停留在大学新生的水平,而且影像风格上越来越靠近扎克·施耐德了,对剧作的巧思是完全看不到的,实在不是好兆头。

  • 须慕悦 6小时前 :

    维伦纽瓦做到了!《沙丘》也应该是他目前最快节奏讲述故事的影片了(笑)。

  • 梓阳 7小时前 :

    [前情:看过5册半原著+了解维伦纽瓦]:杜拉斯说自己通过拍电影杀死写作,但维伦纽瓦的沙丘一定拯救了什么。站在回想原著且考虑市场的角度,觉得导演在每一个层面的选择都已经做到了最优,也对没看过原著的观众把门槛降到了最低。两个半小时不觉长,想跟着这个世界走很远很远。之前有一个纠结,在影响了后世这么多作品后,在21世纪20年代还要去影像化沙丘,我不太坚定它的意义,但看完却被一个最没有预设的情感击中:一种古典悲剧性的faith and determination。公爵表达厄崔迪家族:there are no calls that we won’t answer. 一句话在这个时代弥足珍贵。现在我相信:Long Live House Atreides!

  • 骏轩 2小时前 :

    维伦纽瓦的谋略彻底失效,堪称星体陨落级的滑铁卢式奇观产品,整个“导航集”简直是一场折磨。《降临》或“2049”文本篇幅的举重若轻让维伦纽瓦的“艺术大片”策略能够肆意发挥:缓慢的叙事节奏、巨大象征物体的视觉压迫、高压窒息的架空氛围、古典诗歌般的做戏腔调,完美交融于一种空洞却足够震慑的悠扬和冗长中,令观众接近于观看科波拉乃至50年代好莱坞超级巨制的惊愕沉浸,但可能未再有真实的收货与感知,实际仅类似于对绘画和雕塑的快捷欣赏——零散的对接交流,侧重于捕捉朦胧的形式。小说在此被短篇化的拆解并分段拍摄的缘由,亦可能来自于维伦纽瓦对文本复杂度的畏惧,故电影关于娱乐性奇观与关键信息量的呈现类似于话剧的极简,却仍不自在,近乎失去了一部空想电影的所有魅力,到底依然无法掌控这样规模的叙事,未完待续更像是自我了断。

  • 柏婧 0小时前 :

    确实是为大银幕而生的电影啊,那视觉,那听觉,那叙事,都无比宏大,但我还是看困了。两个半小时的铺垫,没有高潮,画面再美轮美奂也会审美疲劳。觉得这种中古风的科幻电影蛮奇怪的,都公元一万多年了,还在拿着刀剑互砍,你们对得起我们——你们的祖先吗?

  • 骆夜梅 9小时前 :

    汉斯季默配乐再次放飞自我,而且依然很…喧闹高分贝,混音师为了平衡所有声音可以考虑申请加工资了。

  • 魏仲舒 6小时前 :

    过于古典、传统的叙事与套路或许已经不适合这个版本了,尤其是在视效都还做得不够扎实、出彩的时候。

  • 欣柔 0小时前 :

    千万别看3d,我看的2d imax都嫌暗,大量室内或夜晚或凌晨的昏暗场景。我提前看了几十页原著,确实很难被改编,原著中玄秘的长远战略、精妙的计谋应对、利益的复杂交错,人心的幽微,在电影中都很难明确呈现,维伦纽瓦也的确没拍出多少,两个半小时就演了这么一丁点内容。可是能说它慢吗,细致吗?它又快到前面众多人物走马灯一样没有内心。这个性冷淡电影里只剩下最传统最古典的故事大纲,没有角色能让我共情——在原著里,海王的角色可是唱着小黄歌出场的。维伦纽瓦的视觉风格最适用于被统治者的视角:我靠,这么大个东西来了!到底是啥!用这种风格去看沙虫,庞大又有威慑力;但本片叙述视角多数是属于贵族统治者的,所谓天命,让恐惧感临场感都消失了。总之,感觉像看了一集星球大战,我应该不会追下去了。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